过床转运虽是诊疗中的一个小环节,但却暗藏二次伤害的风险,也是衔接术前检查、术后康复的重要部分。
人工搬抬过床
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,依靠人工搬抬实现平移过床。但医护通常面临多个患者,日积月累容易造成腰肌损伤,而且搬抬等非诊疗劳动也使得诊疗效率降低,制约了医疗服务提升。
有些病情患者,不宜搬动,比如骨折、心脑血管疾病等等,人工搬动往往给患者带来疼痛,或者二次伤害。
有些患者体重过大,通过人力来搬动难度大,而且搬抬过程坠落、挫伤等风险较高。
电动智能转运
21世纪初,电动转运床开始萌芽,早期产品主要聚焦于电力驱动的替代人工搬运功能,但技术较为基础,仍依赖多人操作,但这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乐宁科技勇于创新,从单层板到双层板,从电动扩展到智能,科技研发出第十代智能双层板转运床。每层板达到超薄5mm级别,避免了单层板摩擦大、易挫伤、挤压、卷床单等诸多弊端。
2025年,双层板电动智能转运床获得飞速发展,全国各地药械服务商、医院、养老、康复等机构,纷纷投向目光。
前不久乐宁科技再次发力,完成国内首例500斤患者术后转运。这个消息一出,顿时引起业界不小的震动。国内67家媒体线上报道,对电动智能转运床的科学技术领先优势给予了肯定。电动智能转运床的应用实践证明其技术成熟,掀起一轮过床转运的革新和医疗服务升级的浪潮。
前景展望
人工搬抬转运存在不少弊端,更高效更安全的电动智能转运将成为主流。这既是医疗服务升级的需求,也是患者日益增长的消费医疗的刚需。
我国60以上老龄人口约3.1亿。人口老龄化增大,日益增长的老龄群体,骨科、心脑血管疾病多发,不宜人工搬运,恰恰适用电动智能转运。无感过床、安全转运、无痛体验。
根据2023年4月发布的《县级综合医院设备配置标准》,电动转运床是必备设备,重症医学科200张床位以下必备1台。2023年末我国有35355家医院,电动智能转运床普及任重道远。越来越多的药械服务商纷纷关注和布局。